新型城镇化:未来五年的行动计划,解锁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元描述: 深入了解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探索未来五年如何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潜力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现代化都市圈培育和城市更新与安全韧性提升。

引言:

新型城镇化,作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正以其强大的动能,推动着国家迈向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近年来,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镇化模式也朝着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新型城镇化应运而生。近日,国务院印发的《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为未来五年新型城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描绘了蓝图。该计划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以人为本、遵循规律、分类施策、集约高效的工作原则,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和坚实支撑。

新型城镇化:构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新型城镇化战略,不仅仅是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变,更是社会发展格局的全面升级。它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旨在创造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为人民提供更美好的生活。

五年行动计划:四大行动,助力城镇化迈向新台阶

为了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五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四大行动,涵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潜力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现代化都市圈培育和城市更新与安全韧性提升,旨在构建更加协调、可持续、高质量的城镇化发展格局。

1. 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

关键目标: 畅通落户渠道,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稳定就业,帮助其融入城市生活。

核心举措:

  • 放宽落户限制: 除了个别超大城市外,其他城市应放开放宽落户限制,推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逐步取消年度落户名额限制。
  • 健全公共服务体系: 将基本公共服务覆盖范围扩展至常住人口,推动相关公共服务随人走,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促进稳定就业: 完善农民工等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实施制造业技能根基工程,加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提高技能人才待遇,保障农民工劳动权益。
  • 保障随迁子女受教育权利: 将随迁子女纳入流入地义务教育保障范围,加大公办学校学位供给力度,加快将随迁子女纳入流入地中等职业教育、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范围。
  • 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鼓励将稳定就业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城市住房保障政策范围,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推动租购住房群体享有同等公共服务权利。
  •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引导农业转移人口按规定参加职工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将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纳入社会救助范围。

2. 实施潜力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行动

关键目标: 以潜力地区为重点,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核心举措:

  • 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依托各地区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打造专业优势突出、协作配套紧密的产业集群,引导劳动力丰富和区位便利地区发展就业容量大的传统产业集群,引导工业基础良好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 促进产业园区提级扩能: 推动同质低效产业园区整合升级,建立健全以亩均效益为重要考量的产业园区综合考核评价体系,提升园区设施和服务标准化水平。
  • 强化产业发展人才支撑: 加大潜力地区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力度,推动优质高等职业教育资源下沉县域中职学校,创新校企协作育人方式,营造稳定公开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吸引人才兴业创业。
  • 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推动有条件省份培育发展省域副中心城市,提升节点城市产业和人口承载能力,加强规模较大的中心镇建设,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深化赋予特大镇同人口和经济规模相适应的经济社会管理权改革,引导人口持续减少的县(市、区)转型发展。

3. 实施现代化都市圈培育行动

关键目标: 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培育一批同城化程度高的现代化都市圈,推动通勤便捷高效、产业梯次配套、生活便利共享,引导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集约紧凑布局。

核心举措:

  • 提升城际通勤效率: 稳步推进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建设,充分利用干线铁路提供城际列车服务,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发展,加快建设都市圈公路环线通道。
  • 强化产业分工协作: 超大特大城市要聚焦核心功能定位,有序疏解非核心功能,增强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能力。周边中小城市要发挥比较优势、主动承接功能转移,形成以先进制造为主的产业结构,与超大特大城市开展协作,构建梯次分布、链式配套的产业格局。
  • 加快市场一体化建设: 推动准入标准一体化,加快实现都市圈内涉企审批流程标准化和信息互联共享,推动市场监管一体化,推动要素市场一体化。
  • 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超大特大城市要有序疏解过度集中的高等教育和优质医疗资源,支持与周边城市开展多模式合作办学办医,推动跨城市医院检查结果互认,推动住房公积金异地业务协同,推动政务数据互联互通,加快实现高频政务事项跨城市“一网通办”,健全重大灾害和公共事件联防联控机制。

4. 实施城市更新和安全韧性提升行动

关键目标: 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补齐城市安全韧性短板,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核心举措:

  • 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以水电路气信邮、供热、消防、安防、生活垃圾分类等配套设施更新及小区内公共部位维修为重点,扎实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有序实施城镇房屋建筑更新改造和加固工程,推进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
  • 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城中村改造: 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采取拆除新建、整治提升、拆整结合等多种方式,推进城中村改造,切实消除安全风险隐患,改善居住条件和生态环境。
  • 加强城市洪涝治理: 加快构建“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加强雨水管网和泵站建设改造,开展排涝通道系统整治,稳妥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和海绵城市建设。
  • 实施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 加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老旧管线改造升级,加快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深入开展城市管道和设施普查,有序改造老化管道和设施,消除安全隐患,加强物联感知设施部署和联网监测。
  • 推进绿色智慧城市建设: 加快建立地级及以上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推广绿色建材、清洁取暖和分布式光伏应用,加快居住区充电设施建设,推动公共停车场、具备条件的加油(气)站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配建快充、换电和加氢设施,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试点,积极推进“千兆城市”建设,加快实现第五代移动通信(5G)网络城区连续覆盖和重点场所深度覆盖,推动北斗应用融入城市建设管理,推进基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结语

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为未来中国城市发展指明了方向,描绘了蓝图。相信在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未来五年,中国城镇化建设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就,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强劲的动力和坚实支撑。

常见问题解答

Q1: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核心目标是什么?

A1: 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核心目标是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构建更加协调、可持续、高质量的城镇化发展格局,为人民提供更美好的生活。

Q2:五年行动计划中,为什么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

A2: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关键,能够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释放城镇发展潜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Q3:潜力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行动的重点有哪些?

A3: 潜力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行动的重点是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促进产业园区提级扩能,强化产业发展人才支撑,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Q4:现代化都市圈培育行动的目标是什么?

A4: 现代化都市圈培育行动的目标是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培育一批同城化程度高的现代化都市圈,推动通勤便捷高效、产业梯次配套、生活便利共享,引导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集约紧凑布局。

Q5:城市更新和安全韧性提升行动有哪些重要举措?

A5: 城市更新和安全韧性提升行动的重要举措包括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城中村改造,加强城市洪涝治理,实施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推进绿色智慧城市建设。

Q6:如何确保五年行动计划顺利实施?

A6: 确保五年行动计划顺利实施,需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完善实施推进机制,加强监测评估,并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协调解决难点问题,将党的领导贯彻到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各领域全过程。